全域监管·风险治理·社会共治
本报告基于2025年度福建省食品安全监管数据,系统分析了全省食品安全现状、风险隐患及治理成效,提出了未来监管方向和政策建议。
"一品一码"追溯系统覆盖34.09万家企业,96%主体入驻率
2025年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.3%,较上年提升0.5个百分点
2024年查处案件2.12万件,移送公安机关138件
建立"省-市-县-乡"四级协同监管体系,市场监管部门主导,农业农村、卫健、海关分工协作
出台《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》,明确11类主体强制接入"一品一码"追溯系统
指标 | 2025年数据 | 覆盖范围 |
---|---|---|
注册主体 | 34.09万家 | 生产、流通、餐饮全环节 |
备案食品信息 | 5279.39万种 | 26大类食品 |
数据上传量 | 35.61亿条 | 实时对接省级平台 |
主体入驻率 | 96% | 学校食堂、大型商超100%覆盖 |
消费者扫码可查询生产日期、检验报告、原料来源等全链条信息
高频次公示
2024年起实行抽检信息"每周一公示",截至2025年8月累计发布60期
2025年典型抽检结果(第30期)
2024年执法成效
典型案例
建立"警务联络室",公安驻点市场监管局协同办案,2024年移送涉刑案件41件
风险维度 | 典型问题案例 |
---|---|
微生物污染 | 福州千沫餐饮面碗检出大肠菌群、阴离子洗涤剂双超标 |
农药残留 | 沃尔玛福鼎店大葱噻虫嗪超标210% |
食品添加剂滥用 | 晋安区惠客多便利店果蔬小馒头违规添加柠檬黄、亮蓝 |
重金属污染 | 平潭蔬菜经营部老姜铅含量超标(铅含量0.21mg/kg) |
2025年监督抽检显示,餐饮具阴离子洗涤剂残留占不合格总量25%
古田红曲产业曾因桔青霉素指标受限,2024年经投入300万改造工艺,抽检合格率升至100%
不法分子以20-50元/头收购病死猪,加工成腊肉后利润率超100%,检测标准缺失致病死肉"合法化"
"现挤鲜奶"隐患:流动摊贩售卖的鲜奶携带布鲁氏菌风险高,且无法追溯
典型案例曝光:建瓯市某网店冒用"南平同栗家食品"厂名销售红糖年糕,被罚没3395.47元
2025年启动,计划2026年底前每县打造20家食品安全示范店(餐饮+销售各10家),实行动态退出机制
推广热力高温洗碗机,2025年学校食堂配备率达100%
科技小站专家4次入企诊断,推动37家企业改造新能源热泵烘干工艺,建立共享实验室
帮扶类型 | 企业数量 | 整改有效率 |
---|---|---|
抽检不合格企业 | 21864家 | 90.94% |
2025年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抽检2700批次,覆盖食用油、乳制品等高消费品种
福州市开通"市场监管e治理"随手拍功能,实时举报无证生产、标签造假等行为
福建省连续25年治理"餐桌污染",未来需以病死畜禽监管、智慧追溯、标准体系为突破点,构建"预防为主、全程控制、社会共治"的现代化治理格局
本报告数据均来自政府公开信息,完整版可访问福建省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平台获取动态更新
网页由福建省食品安全促进会制作,仅供参考